深刻把握“千万工程”的哲学意蕴
7月13日,高瑜在推特發文稱:「國內自媒體都是外交部長秦剛的八卦,沖淡官方表態,也把跟有關『火箭軍』的牽連拐了個大彎。
DEI包含了3個概念: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與包容(Inclusion),也被迪尚特批評為「覺醒」政策的一環。反對在進行投資與開發時,考慮「左派意識形態」,也就是迪尚特所反對的「覺醒政治文化」。
10大經濟政策 從中國手中奪回對經濟的控制,恢復美國的經濟自主 迪尚特主張結束與中國間「扭曲」的經貿關係、減少貿易赤字、終止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吸引川普鐵票倉MAGA外的中產階級選民 《紐約時報》昨日公布了1項民調,在共和黨籍候選人當中,欲再度尋求總統大位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民調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獲得54%的過半支持。而佛州州長迪尚特的民調支持度位居第2,為17%。《美聯社》指出,由於大學需負責學生的學貸,因此會減少如「性別研究」等經濟效益較低的領域的學位。掌握聯邦準備系統 迪尚特表示上任後會任命聯邦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的主席,負責穩定美元匯率與物價,並減少來自美國央行政策的影響。
並主張自己當選後,會與拜登政府不同,不會「強迫」人們購買電動汽車,以挽救美國原有的汽車工業。」為讓研究領域符合市場經濟效益,因此讓大學負擔費用。外交部表示,尼日約有600名法僑。
40年來,法國核能公司歐安諾(Orano)壟斷尼日的鈾開採,更把上噸重的放射性廢料暴露在空氣中,引發人民不滿。如今,最後一個沙赫爾盟友恐將不復存在。然而在各國中,前殖民宗主國法國的處境最尷尬。總統衛隊指揮官蒂亞尼(Abdourahamane Tiani)將軍28日自封為國家元首。
法媒分析,尼日政變將對法國帶來4大衝擊,這也是除了殖民歷史恩怨之外反法情緒的主要來源: 1. 尼日是法國在沙赫爾反聖戰主義的中心 長久以來,尼日民眾一直存有對法國政策的敵意,2015年法國《查理週刊》刊登的先知穆罕默德嘲諷漫畫就掀起反基督教與反法暴動。」 15個成員國的西非經濟共同體可能如何動武,目前仍不得而知。
當地自從2020年發生聖戰分子叛亂事件以來,已經在馬利和布吉納法索引發政變。尼日反法情緒由來已久,除殖民歷史外,也與駐軍、資源有關。近日的政變發生後,尼日的前殖民統治者法國和歐洲聯盟已經暫停對尼日的安全合作和財政援助,美國也以可能停止援助提出警告。」這個區域集團並表示,西非經濟共同體的國防首長今天將進行會商。
尼日總理馬哈馬杜(Ouhoumoudou Mahamadou)今天告訴《法國24台》(France 24),就經濟和社會層面而言,這項制裁將會是場「災難」。充斥聖戰分子的沙赫爾地區再傳政變,對非洲大陸和西方都發出警報。沙赫爾地區民選的總統和親西方領導人越來越少。2015年起,尼日成為歐盟移民政策關鍵夥伴,協助西方國家打擊非法移民。
國內局勢緊張,「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與國際社會都予以譴責。2. 尼日是西方國家移民政策的盟國 獨立記者兼作者卡拉約(Rémi Carayol)向《法國新聞台》(FranceInfo)表示,許多非洲難民都以尼日作為前往歐洲的中轉站。
有人砸毀窗戶、縱火,也有人拆掉「法國駐尼日大使館」標示牌丟在地上踩踏,並換上俄羅斯與尼日的國旗。尼日是全球第7大鈾生產國,鈾對核能發電極為關鍵。
政變前巴黎在尼日部署1500名士兵、死神無人機(Reaper)與幻象戰機(Mirage)。尼日26日發生軍事政變,親西方的總統貝佐姆遭軍方挾持,自2011年起領導尼日總統衛隊的查尼(Abdourahamane Tchiani)宣布自己是新國家領袖。非洲領袖限尼日軍政府一週內交出權力,不排除動武 (中央社)非洲國家領袖今(31)日給尼日軍政府一週的時間交出權力,否則可能動武,並對叛變者祭出金融制裁。歐盟投資尼日管理非洲難民庇護申請。」 法國總統府隨即表示若有法國僑民被攻擊,法國將「以立即且強硬的方式回應」,重申不會容忍任何對法國與其利益的攻擊。示威者展現對法國的敵意,要求國際軍隊撤出、遣回大使。
《法新社》報導,做為西方盟友的尼日民選總統貝佐姆(Mohamed Bazoum)26日起遭到軍方挾持,這是數年以來第3場推翻沙赫爾地區(Sahel)領導人的政變。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上往往敬陪末座的尼日是舉世最貧窮國家之一。
In the capital of Niger, Niamey, a crowd of protesters rejoice after the expulsion of French structures People happily wave Russian flags pic.twitter.com/d6r5up5z8Z — Spriter Team (@SpriterTeam) July 30, 2023 一名參與示威的青年伊布拉欣(Ibrahim)向《費加洛報》(Le Figaro)說:「尼日活在貝佐姆與(前總統)依蘇福(Mahamadou Issoufou)掌控下12年,是他們選擇延續法國殖民。和近年要求法國撤離的鄰國馬利、布吉納法索不同,過去尼日掌權者皆親西方,使得尼日成為法國與盟友在沙赫爾地區(Sahel)對抗聖戰組織威脅的最後一個據點,然而行動卻被當地民眾批評為毫無結果。
奈及利亞總統、西非經濟共同體輪值主席提努布(Bola Tinubu)說:「我們沒有時間發出警訊……該是行動的時候了。尼日政變民眾怒砸法使館,高喊法國滾蛋俄羅斯萬歲 (中央社)尼日26日政變引發國際擔憂,法國立場尤為尷尬。
今天上千名抗議人士包圍首都尼阿美(Niamey)的法國大使館,手持「法國滾蛋」、「俄國萬歲」標語。卡拉約分析,「把歐洲國界向南方外部化的策略能避免移民湧進歐洲海岸」。這個集團去(2022)年同意創建一支區域性安全部隊,用以對聖戰分子進行干預並且防範軍事政變,但是還沒有提出與這支部隊有關的細節和經費來源遠山建議家長讓小孩戲水時穿上比較難被沖走、包覆性強的拖鞋會比較安全。
(中央社)日本正值夏天戲水旺季,由於過去經常發生兒童因撿拾被水沖走的夾腳拖溺水事件,日本一間非營利組織將7月30日定為「揮別夾腳拖日」,籲親子勿冒生命危險撿拾被沖走的物品。「兒童水上安全計畫」官網所公布的親子條約內容為「我即使弄丟了拖鞋、帽子、玩具,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不要去追著撿回來這些東西,就跟這些東西說拜拜」、「如果弄丟了這些東西,也請不要罵我」。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大阪市非營利組織「兒童水上安全計畫」(AQUAkids safety project)發起「揮別夾腳拖」活動,呼籲民眾即使夾腳拖等物品被海水或河水沖走,也不要下水撿拾鞋子,並從2年前開始在網路上透過影片及漫畫推廣這個觀念。
這間非營利組織為此製作「親子條約」,呼籲家長不要責罵弄丟拖鞋的孩子,並鼓勵家長跟小孩簽署這項約定。根據警察廳統計,2022年總共有26名國中以下兒童死於跟水有關的意外,而其中約42.3%的11人是在河川或海中戲水時發生。
「兒童水上安全計畫」將7月30日定為「揮別夾腳拖日」、7月30日到8月5日為「揮別夾腳拖週」,同時舉辦線上推廣活動與講座。新聞來源 防兒童溺水 日本民團籲家長:不要責罵弄丟拖鞋的孩子(中央社) 延伸閱讀 夏日溺水事件頻傳,3國中畢業生小烏來戲水溺斃,體育署傳授水中自救4招 為什麼每年都有「游泳健將」溺水?無論玩不玩水,在台灣你就該懂水 【圖表】四張圖看台灣那些戲水地點最常發生溺水事故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我覺得親子間不能不知道生命比夾腳拖更為重要」。
遠山說,因為光線折射關係,水下有許多難以察覺的深水區及暗流,如果只顧著拚命追回被沖走的東西,會降低對暗流還有周遭環境的注意力,這種情況相當危險。女童母親表示,「這項親子條約相當重要,如果夾腳拖被沖走,加上如果又是新買的鞋子,我也很可能會衝去撿。
另外,河川研究及教育機構「公益財團法人河川財團」分析過去20年河川意外中,許多案例是幼兒及小學生為了撿拾被沖走的球或夾腳拖等造成的溺水意外(中央社)日本正值夏天戲水旺季,由於過去經常發生兒童因撿拾被水沖走的夾腳拖溺水事件,日本一間非營利組織將7月30日定為「揮別夾腳拖日」,籲親子勿冒生命危險撿拾被沖走的物品。
「兒童水上安全計畫」將7月30日定為「揮別夾腳拖日」、7月30日到8月5日為「揮別夾腳拖週」,同時舉辦線上推廣活動與講座。這間非營利組織為此製作「親子條約」,呼籲家長不要責罵弄丟拖鞋的孩子,並鼓勵家長跟小孩簽署這項約定。